首页 > 资讯 > > 内容

除了代购、代驾、代跑腿,还有代骂?警方:拘留!

发表时间:2023-08-14 15:43:10 来源:工人日报

代客骂人一天100,获利近万元


【资料图】

代购、代驾、代跑腿……这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身边形形色色的“代服务”日渐兴起。“代服务”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代骂人、代吵架等一些灰黑“代服务”也在暗地里悄然出现,已触碰了道德底线和法律的红线。近日,长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就依法处理了一名为他人提供“代骂”服务网暴他人的违法人员。

“专业代骂,骂不赢不要钱”“强势跟帖,刷屏骂人”……今年8月初,在互联网某平台内多条提供“代骂”服务的留言引起了网警的注意,雨花公安分局网安大队立即开展调查,发现该发布留言网民真实身份为李某东(男,22岁),在网络平台上替他人提供骂人服务,公然网暴侮辱他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8月8 日,雨花公安分局网安大队联合黎托派出所依法将李某东抓获归案。

经询问调查,李某对其在网上辱骂他人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据李某交代,他先在各大互联网平台发布“代骂”广告,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顾客联系上他后向其提供目标人物的社交平台账号,随后他再去账号下留言进行辱骂或加对方为好友后进行私信攻击,骂人全过程会截图发送给顾客,一单标价100元,一般一天即可完单。

经调查,来找李某东下单的人形形色色,下单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因为情感纠纷、有的是因为玩游戏闹了矛盾、还有商家为了利益,恶意抹黑竞争对手的。李某东接单后,常常对目标人物劈头盖脸一顿乱骂,恶意进行人身攻击,采用粗鄙、恶心的话语侮辱他人。

自2022年10月至今,李某东以100元一天的价格帮助客户在指定社交平台上对不特定人进行网络言语辱骂,非法获利近万元。目前。李某东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广告隐蔽,躲避平台监管

网络“代骂”并非新现象。早在2016年,某电商平台就对“代骂”问题进行过整改,将相关违法违禁、扰乱平台秩序的商品予以删除清理。如今,在主流电商平台以“代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已很难找到提供“代骂”服务的商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络“代骂”销声匿迹。一些职业“代骂人”转移到社交软件或二手交易平台上,通过替换关键词、打擦边球,躲避平台监管。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至今仍能找到“线上帮忙做事”“专业吵架”“专业代卖”等利用隐晦语、谐音词提供的“代骂”服务。

在上述李某东的案例中,他先在平台发布“代骂”广告,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顾客联系上他后,向其提供目标人物的社交平台账号,随后他再去账号下留言进行辱骂或加对方为好友后进行私信攻击。这意味着,“代骂”的交易过程主要通过私下的社交途径完成。

网络“代骂”无疑属于网络暴力的一种形式。相比其他形式的网络暴力,“代骂”的对象明确、主观恶意更深、侮辱性更强,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自然更大。针对不特定人进行“专业代骂”的李某东,因此被行政拘留也是活该。

这种花钱找人“代骂”的灰色产业,也让部分人降低了道德底线。面对利益纠纷、观点分歧、交往矛盾,一些人不敢通过合理途径进行沟通、解决,而是通过“代骂”发泄情绪、伤害他人,反映出其内心的阴暗龌龊。购买“代骂”看似能解一时之气,实则拉低了自己的人格。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职业“代骂人”还是雇用他人进行“代骂”的买家,都会因此触犯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严重的侮辱行为还涉嫌侮辱罪,购买“代骂”则可能构成教唆他人犯罪。

不久前,国家网信办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依约对实施网络暴力的人采取警示提醒、限制账号功能、关闭注销账号等处置措施;对首发、多发、组织、煽动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采取列入黑名单、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

在此背景下,对于提供“代骂”服务的卖家,不仅要通过平台排查、用户举报等方式处理其用于“代骂”的账号,还要防止其换个“马甲”卷土重来。让“代骂”者付出应有的代价,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天罗地网,才是遏制此类网络暴力现象的关键。

“代骂”并不会带来暴利,很多发布“代骂”服务广告的人,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少还是在校学生。对此,学校、家长、青少年组织等也要尽到教育责任,提醒青少年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触犯法律,承受难以挽回的沉重后果。

“代服务”流行,同时带来挑战

代购、代跑腿、代驾、代练……伴随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身边形形色色的“代服务”日渐流行。人们不再事必躬亲,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轻松享受“代”来的便捷。

同时,“代经济”迅速兴起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代考试、代骂人、代打架等走上交易平台,商品假冒伪劣、个人信息泄露、游戏代练诈骗等情形频频发生。这不仅困扰着消费者,也给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带来挑战。

然而,“代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并不是问题本身。正确认识和看待“代经济”是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前提。基于此,政府部门、网络平台、消费者等社会主体须多方合力,通过规范来保障“代经济”的健康运行,让它多为美好生活加分添彩。

“代经济”近些年为何遍地开花?

“代服务”其实并不新鲜,古时人们就有代写书信、代人诉讼等行为,即便是现代社会中的代购、代驾,也已出现多年。为何“代经济”在近些年遍地开花?

深夜北京街头,接单后前往指定地点的代驾小哥。刘帅冶摄(人民视觉)

“社会分工细化是生产专业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合理的社会分工可以充分利用劳动者的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罗来军认为,“代经济”实质上是社会分工持续深化和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互联网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服务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供需匹配率大大提高。由于网络巨大的溢出和示范效应,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来满足自身需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谈俊说。

依托互联网平台,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的兴起也带动了“代经济”快速发展。武汉大学网络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袁康表示,数字经济商业模式的创新,促进了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在线支付的发展,为“代经济”创造了完整的商业闭环。

在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可看来,“代经济”还是共享经济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共享经济最初共享的是闲置物品。但实际上,闲置劳动力和时间也可以共享,将‘有闲’变现。”

无序生长,暴露监管漏洞

随着“代经济”覆盖面逐渐扩大,一些灰黑“代服务”也在地下滋长,甚至已触碰道德底线和法律的红线。比如代上课、代考试、代写论文、代谈恋爱、代骂人、代打架、代报复……

“新业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无序生长的现象。”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互联网信息与用户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陈旭辉指出。

具体而言,乱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的分散性和隐蔽性。“正是因为这种特性,一些灰黑的‘代服务’容易游离在监管视野之外。”罗来军谈到,“但这些都是真实的需求,其中部分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猎奇心理。”

“这种本身不合理或不正当的委托一直存在。”袁康说,更重要的是网络平台很多时候未对委托事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致使各种违法或不道德的委托事项得以发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监管存在漏洞。

“代经济”的本质是委托代理行为。如果平台确实存在假冒伪劣、个人信息泄露等侵权行为,用户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民法典人格权编等法律中的规定寻求救济。但许可表示,灰黑“代服务”并不产生代理的法律效力。相反,一旦委托事项违背公序良俗或法律规定,有可能被追究相应的行政或刑事责任。比如,代写论文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属于学术不端行为,有可能会被依法撤销学位;代骂人、代打架则有可能会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刑法。

褒贬不一,是否洪水猛兽?

“代经济”呈现的复杂性,导致人们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它为社会提供了便利;有人认为,它培养了一批懒汉;还有人提到,它带来了诸多隐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代经济”?

浙江省舟山新城某一大型超市,配送员正在为用户跑腿送货。陈永建摄(人民视觉)

在罗来军眼中,“代经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以及创新性的需求,对刺激市场和消费升级起到助推作用。所以,对其不能简单地贴上“懒汉”标签。

他认为,对于“代经济”的争议,可能源于人们对分工的认知要落后于实践的步伐。在符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的前提下,“代经济”不该承受过多的“道德”压力,应获得其应有的发展空间。

“‘代经济’并非洪水猛兽,不能因为出现了问题就全盘否定。”谈俊表示,“代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助于加快国内富余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稳定和提升就业率。其范围扩大和发展水平提升会对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进而促进中国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5G应用陆续展开的背景下,“代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也会得到充分释放。

对于那些噱头十足的“代服务”,他认为,这类服务一般并不违反法律或道德,只是看起来比较奇怪。相信市场和消费者在未来长期的实践中会作出理性选择。

有些服务违法越界,绝不可碰

如何保障“代经济”在正确的轨道上持续运行,防止其“代”偏,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完善立法与加强监管是必要的。“很多家庭生活、个人情感领域并不应该被市场化。”为此,许可建议,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代经济”中不同服务类型,分类进行监管,避免出现真空。同时,对平台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清理,不能任其过度个性化发展。

平台义务与责任的落实也很关键。袁康提出,应强化网络平台对于委托事项的审查和监督,可借助必要的技术手段制止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委托事项在平台发布,还应强化平台的风险提示义务,平台在撮合代办业务时要向用户充分提示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比如人身安全、隐私保护、欺诈交易等。

消费者自身要明确,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花钱找人代办,有些事情亲力亲为才有意义,有些事情违法越界绝不可碰。“‘代服务’产生,并不是要让人们过分依赖它。”罗来军表示,此外,消费者还须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在选择个性化服务时要保持清醒,尽量选择正规经营、服务规范的平台,防止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综合来源:潇湘晨报、新京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

工人日报客户端【打工新鲜事儿】 第691期

往期文章:

离职提了五次,一直不让走,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从工地到大学,让更多“挖姜男孩”的人生充满可能

工地参保登记晚8天,农民工工伤维权多花两年

做了18天暑期工,工资竟然还不到三位数?

暴雨过后,快递被冲走、泡毁了怎么办?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