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0岁的孙光谷叔叔仍然坚持着每天工作两小时的习惯。每天上午的10点到12点,他和同事们会研究魔芋制食品的应用。他有一个身份是四川省魔芋研究会会长,对很多追求健康体态的魔芋爱好者来说,应该记住这位有着一口川音、笑容慈祥的老爷子。
“我们做的研究和袁隆平袁老师是一个道行的,他在湖南农科院,杂交水稻就是和我们农科院一起搞的。”孙光谷叔叔是一位农科学者,他一辈子研究的方向都是解决吃饭问题。
(相关资料图)
年轻时,孙光谷叔叔和导师解决了新中国红薯育种的问题。从60年代到80年代,他和农科院的专家们一起攻克各种难关,把四川省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一倍多。现如今,当“吃饱”已经不是问题的年代,他开始研究如何“吃好”。
“我就是学农科专业的,最了解的就是种子的知识、种花种菜的知识。”孙光谷叔叔和其他泰康之家·蜀园居民共建了一个小花园,里面有二三十种花卉。花香、花景,点缀着850多位蜀园居民的晚年生活。
01
# 老年生活“三部曲” #
归纳、总结,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擅长的思维方式。孙光谷叔叔根据自己和老伴儿的经历,归纳总结出老年生活的“三部曲”:旅游—旅居—定居。
60多岁刚退休时,孙光谷叔叔和老伴儿的身体条件、经济条件都说得过去。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每年都会制定新的旅行计划,每周都会在不同的地方醒来。“这是三部曲的第一阶段,拼命旅游。”孙光谷叔叔说。
到了70多岁,即便是经济条件能够支持,通常来说人的身体已经吃不消高密度的旅行了,这时候就到了三部曲的第二阶段——旅居。比如住在三亚,花一年时间慢慢游赏海南岛,次年住在青城山,在天然氧吧休养身体。这样的候鸟旅居生活,孙光谷叔叔和老伴儿持续了八年。
“后来旅居也有问题,就是看病难。”大部分旅居景点周边的医疗条件都不如一二线城市,而且年龄增加,看病是最关键的问题。候鸟也有飞不动的时候。于是孙光谷叔叔和老伴儿住进并定居了泰康之家·蜀园。
要说定居和候鸟生活最大的区别,孙光谷叔叔认为是“安全感”。
健康,是首先需要被保障的安全问题。通过考察,孙光谷叔叔发现泰康之家·蜀园不光自己有医院,去周围的公立医院交通也很便利。
02
# 与智者、能者、善者为伍 #
泰康之家·蜀园的居民多为川渝人士,一方面是因为交通方便,另一方面是乡土情结。但蜀园也有不少向往“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外地居民,从遥远的北方住进南国,被“巴适”的风土吸引定居。
让孙光谷叔叔印象深刻的是一位88岁高龄的北方长辈,刚住进蜀园时对西南口味的饭食还能接受,住久了难免想念家乡的面点。
蜀园餐厅大厨在居民们用餐时,像米其林餐厅的厨师那样,挨桌询问居民们对餐食的要求和意见,这位北方长辈说道:“我想吃馒头。”
蜀园的大厨听到后,来不及立刻回到厨房蒸,那样肯定会错过饭点,大厨身边的一位小伙伴自告奋勇,立刻驱车去泰康之家·蜀园附近的北方菜餐馆购买馒头。当满头大汗的小伙伴带着热气腾腾的馒头回到餐厅后,长辈十分感动,拿着馒头和小伙伴合影,逢人便讲。
03
# 年龄,不应是阻挡精神追求的障碍 #
进泰康之家·蜀园之前,孙光谷叔叔没有想到自己的精神生活会被重新点亮。
当时他老伴儿经受着带状疱疹的困扰,自己也苦于慢性的心血管疾病。雪上加霜的是赶上疫情,儿子无法回国照料,孙光谷叔叔回忆说,“那段时间的生活是以疾病为中心的。”
“看病、吃药,整天都纠结在自己的疾病当中,越纠结疾病就越多,心情就越不好,所以生命就会是消极的,平淡的,等待的。”
孙光谷叔叔的精神理想是终身学习,经历过艰苦奋斗的年代,同时用自己的知识回报过社会。能始终在这样的长者身上看到理想的光芒。
“如果孤独居家,老年的人生就像一根残烛,蜡烛点完了,光线就慢慢地灭了。到了泰康之家·蜀园之后,蜡烛虽然只是这么长,但是我点亮自己,也把温暖传给周围的人,他们也会回报更多爱。这才是以快乐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孙光谷叔叔认真地说。
孙光谷叔叔和老伴儿来到泰康之家·蜀园后,兴趣和理想都被打开了。他们参加诗词朗诵、书画、唱歌、还报名了老年模特队,同时学电子琴、学太极拳。在学习的过程中,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就改变了。孙光谷叔叔回忆他这一年心绞痛几乎没有复发过,几乎忘记了自己的病。“因为精神好了,身体相应就改变了。”孙光谷叔叔笑着说。
孙光谷叔叔还经常和朋友们讨论,晚年的追求是什么,大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一个词——陪伴。“相依相伴,共度最后的时光,也许只有几年,也许只有几个月,但它是最后的时光,我们希望这些时光是明亮快乐的。”
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孙光谷叔叔的小花园又会添置新品种。那幽幽的花香,弥散在这片充满爱的园区里,予人芬芳,予人明亮。(以上图均由泰康保险提供)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